广发证券沈明高:双循环成型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三大机遇
1月9日,2021年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大变局和双循环”。年会上,以《双循环与资本市场机会》为题,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进行了主旨演讲。
{image=1}
“怎么样理解双循环呢?我觉得双循环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外循环未来主要是带来稳定的增长环境,关键的增量在于我们内循环。”沈明高说。
在沈明高看来,如果双循环真正成型的话,中国很可能成为一个净进口国。而从目前的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这当然需要时间,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形成的。
而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双循环的提出和它的重要性,对整个资本市场到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沈明高认为,如果成型的话,资本市场将有三大机遇:
第一、人民币资产的崛起。
“人民币资产的崛起,第一点就是如果看过去外循环以美元为中心的话,内循环一定以人民币为中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机遇。因为我们讲人民币国际化讲了很多年,但是真正意义上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由内循环来带动本币的国际化。”沈明高说。
同时,沈明高指出,如果未来的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的增量能够形成的话,中美经济基本面相对变化会出现可持续的变化。
“会推动中美利差相对可持续走阔,最近略有收窄,三五年角度来看内循环方面取得进展越大,中美利差走阔的可能性越大,这会推动人民币升值。我个人的看法,如果给它两年时间,破六的话,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沈明高说。
沈明高表示,消费主导的经济会提升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可以提升人民币资产回报的自主性,这也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价值。如果人民币跟别的资产高度相关,它没有必要持有人民币资产,持有相关性其他资产就可以满足投资人民币资产的目的。未来如果双循环形成,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的相关性会大幅度下降。
第二、本土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实体经济的内循环,实际上会带动资本市场的外循环,为什么呢?当我们的人民币资产回报自主性提高的时候,资本的流入会更加顺畅,或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会有大量非FDI的资金流入,或者资产配置投资的流入。这个使得我们未来跨境资金双向循环是一个新的契机。”沈明高说。
同时,这也是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战略机会。“中资金融机构很难国际化,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资金流动是单向的,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单向的资本流动很难推动金融机构的业务流量快速增长,使得我们中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竞争的时候,处在一个劣势。所以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特别是人民币资产的崛起,是我们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最好的机会。”沈明高说。
第三、增长的自主性提高,打开结构性估值空间。
“这里面有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循环会带来消费的增量。这会带动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未来五到十年的角度看,中国的消费品牌就是全球的消费品牌。二是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也会随着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延长而崛起,这也是金融机构新的机会。三是出口升级和进口替代会并举,从进口替代的角度看,我们最看好的是两大行业,一个是电子机械设备和能源化工。”沈明高说。
在沈明高看来,我们现在可能面临一个大的机遇,这个机遇对我们过去的经验来讲都是未知的,未来会产生什么新的变化,未来带来什么机遇,值得大家的关注。
“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双循环能够逐步形成,我们的内循环增量能够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的话,那么资本市场会迎来很大的机遇。也有人说未来十年的牛市,但是现在要看的是我们的机理有没有形成,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净进口国,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关键变量。”沈明高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