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最大的灰犀牛正在猥琐发育:人口减少是最大的坏消息
原标题:房地产最大的灰犀牛正在猥琐发育
来源:壹地产
作者:章子姨
去年被疫情困在家里的那段日子,很多人憋疯了,他们甚至发现自家洗手间有151片瓷砖、一颗草莓镶着246粒籽。男同胞们是最辛苦的:
我现在不担心病毒问题,我担心我的腰还能撑几天。
人类除了创造人类,似乎无所事事了。当时有人开玩笑说,2020年11月份妇产科将迎来业务高峰期。
但这个段子没有成真,昨天,一直关注人口的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
全国出生人口塌陷。
去年年底,梁建章就列出过2016年到2019年的人口出生数字:
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
四年时间减少了320万。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出来的数据,被领导推迟到了四月才公布。种种迹象表示,数据将会更难看,现在的悬念是,出生人口能守住1300万的大关吗?
梁老板找到了单独公布过出生人口数据的十个城市。令人震惊的是,十座城市的出生人口全部在减少,而且基本都在15%以上,最离谱的是:
贵阳和台州新生人口同比减少了超过三成。
如果说贵阳和台州没有代表性,那子姨看了一下,广州2020的出生人口数量也同比下降了9%,要知道2019年广州可是多了20万常住人口,结果新生儿不仅没增长,反而还减少了。
一般来说,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出生率会好一些,但这个数字也在恶化。
安徽北部的亳州市是典型的农业地区,经济比较贫困,2019年常住人口526万人,2020年出生人口比2019年少了:
9000多人。
至于人口出生率的数字,就更没法看了,2020年广州人口出生率同比降低了大约十分之一;2019年,杭州人口出生率降低了0.2个千分点;深圳2017年到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分别是:
25.4‰、21.5‰、21.6‰。
杭州、深圳、广州可是中国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三个城市,来的都是年轻人,但他们是真的不愿生了。
赶人的北京,数据就更难看了。新生人口数量已经从2016年的20万左右,降到了过去两年的17万。
去年的新生儿数量,北京也没有公布,但是占首都年分娩量十分之一的北京妇产医院在两个月前说过,他们的年分娩量是:
一万四千人次。
大家自己算北京的新生儿数量吧。中国人是真的不愿意生了。
二胎放开后的第二年,专家们估计北京年内分娩数量要突破30万,特意新增了千张助产床。但那年,北京只有20万新生儿。
梁建章说,中国掉入低生育陷阱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高昂。他说深圳的房价收入比是35.2,简单讲就是,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工作35年才能买的起一套房子。
浙江省也做过一次调查,2017年全国6成孕龄妇女不打算生育的原因是,经济负担太重。人口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压舱石,渐渐后继无力。
全国出生人口塌陷的文章出来后,年轻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说:
已经充分体验了生活的苦,干嘛又自讨苦吃。
从房地产的角度看,人口减少是最坏的消息,没有之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体系更是彻底崩塌,到今天都没有恢复过来。
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广场协议》,归结为美国的施压制裁和围堵,各种阴谋论满天飞。
经济学家巴曙松研究过这段历史,他认为泡沫破裂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日本的老龄人口占比,只有7.07%:
刚刚过了老龄化社会7%的红线。
原因很简单,在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的情况下,日本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年龄阶层萎缩了,此后的二十年,再也没有醒过来。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已经是被大众接受的规律。但是,土地、金融这些因素政府都有能力调控,唯独人口,目前还没看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到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2%。如果生育率继续保持低迷,预计到2022年,我国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未来楼市最大的黑天鹅和灰犀牛,正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慢慢长大。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薛永玮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