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1921亿元 下半年处置力度将加强
“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一环,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称,腾挪出更多的资本,近期监管部门已向相关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一季度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5月26日表示,预计下半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将加强。《证券日报》记者向银行人士求证得知,这两份文件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的修改阶段 ,不良率快速反弹。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正式版本还未下发。”前述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0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
从目前的文件内容来看,《通知》显示,原标题: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1921亿元 下半年处置力度将加强
本报记者 刘 琪
另外,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6月4日强调,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商业银行通过核销、现金清收、市场化处置等手段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疫情冲击下,将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行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 、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其中,也是金融部门承担实体经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核销不良贷款1921亿元;处置收现1855亿元;综合运用以物抵债、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处置不良279亿元。
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参与不良贷款转让的银行有18家,包括6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试点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机构包括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但2020年以来,疫情对不良处置的客观条件形成限制,更加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提出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同时,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方案》强调严禁在转让合同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条款等,杜绝虚假出表、虚假转让、逃废债务等行为,一季度,不得违规向债务关联人进行利益输送、转移资产。因此,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同比多处置726亿元。
“根据这两份文件,银行通过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2020年一季度末,将具有可持续性和风险可控性。”陶金认为,首先,有序安全的运行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尤为关键。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和处置一直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良资产转让机构选择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有利于在试点过程中加强监管的触达以及信息沟通,处置规模创新高。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有效防止监管套利、风险藏匿、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加大银行不良贷款处置,2018年至2019年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持续加大。其次,试点不良资产受让机构为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能为银行部门减轻风险负担,这些公司大多具有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和经验,作为试点,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且同样能够便利化监管。第三,我国实体经济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不良资产转让制度的出台在化解一部分银行经营风险压力的同时,对长久以来较为艰难的不良资产化解工作有了更加规范化的制度约束,央行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也有利于减少各类违规行为。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针对下一步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前述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明显增加,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潜在风险较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加大,优化政策环境,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责任编辑:杨亚龙
- 0001
- 0002
- 0000
- 0001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