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就买了瓶洗衣液 花了2万元!”
666212

“我就买了瓶洗衣液 花了2万元!”

新浪财经综合2021-06-18 15:08:270

原标题:“我就买了瓶洗衣液,花了2万元!”

来源:江苏警方

618吃土剁手大会终于来啦!

化妆品护肤品?买!

手机手表游戏机?买!

衣服鞋包帽子首饰?买!

{image=1}

等等,买得开心之余

你知道有人在觊觎你的钱袋子吗?

客服理赔、刷单赚钱、中奖免单……

难道真的有免费的午餐?

小心,这都是骗局!

还有贴心“客服”

为你的账号操碎了心~

{image=1}

“好心”客服?

近日,小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平台的客服,因平台和银行出现了权益纠纷,可能会影响用户,所以致电可以帮小王提供银行渠道取消。

小王想起自己确实有该平台的会员,于是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对方称为了验证个人身份,需要小王往客服提供的账号上汇款上万元,随后会收到回执单,代表会员已取消。

小王按要求转账过去,却迟迟没有等到回执单,小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报警求助。

“我”是代理?

近日,徐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该“客服”称徐女士购买了一瓶香水,由于工作人员误将其账户绑定为香水的代理商,现在需要她配合解绑,否则系统每月将扣除代理费500元。

{image=3}

徐女士一听非常着急,客服称可以帮忙解绑,但需要先预付代理费才可以,代理费会原路退还。于是,徐女士向指定银行卡转账数千元,然后迟迟没有收到退款。徐女士发觉被骗,报警求助。

客服来电理赔?

家住鼓楼区某小区的刘女士这几天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某宝客服,称刘女士购买的洗衣液有质量问题给理赔,对方就让刘女士下载腾讯会议app。

然后称刘女士的银行卡被冻结,需要给对方打钱才能退款。刘女士用女儿的银行卡给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转了2732.65元,后让受害人用其女儿支付宝花呗借了4936.45元,同样转给了对方。对方又教受害人下载一个借款平台,从中借了14000元,也转给了对方的银行卡,共被骗2万余元。

福利来了?

“有人来加我微信,我还以为是我朋友,就加了。”近日,家住徐州的李女士在上网时突然收到一名陌生人的添加好友请求,添加好友后,对方将胡女士拉进一个群聊。

{image=4}

首先是福利派送环节,只要完成对方下发的小任务就可以轻轻松松把钱赚每天保底300元,月入上万!

看着群里人都赚到钱的李女士经受不住诱惑,按照“导师”的要求,下载了一个名叫“摩根”的APP,进行投注刷单。“一开始是小额投注,我是赚到了。”“导师”先让李女士提现了几百元获取胡女士的信任。

{image=5}

“后来,我再次下注的时候,平台说我网络异常,导致大家任务失败,让我继续投钱解封。”就这样,李女士往对方提供的账户陆陆续续转账23万多元。直到最后本金和佣金均无法提现,这时李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

是会员还是陷阱?

近日,云龙区的小胡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网站的客服电话,对方称因为操作失误,将小胡的账户改成了会员,现在可以帮忙取消,同时补偿小胡几百元的优惠券。

于是小胡按照对方步骤取消会员,谁知操作完成后,对方却称小胡输错卡号,导致账号被冻结,需要转账来解冻。

小胡不疑有他,急忙按要求转账,对方却再次索要其他费用,小胡这才意识到被骗,报警求助。

“杀猪盘”、刷单

冒充客服、公检法……

今年以来

全国日均发生2700起

通讯网络诈骗案

日均损失达1.4亿元

{image=6}

碰到陌生人加微信

接到陌生人电话

提高警惕

不听不信不转账!

据徐州市反诈中心,今年一季度,我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最多的依次为:刷单类诈骗、网络贷款诈骗、虚假网络理财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网上遇到类似情况要多加注意!

公安部刑侦局已推出

全国统一的预警劝阻

专线电话“96110”

如“96110”打来电话

务必接听,若发现犯罪线索

也可拨打此号码举报!

{image=7}

1、网购客服主动加QQ、加支付宝、微信好友、发二维码、发链接,基本就能判定对方是骗子。

2、验证码及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千万不要将银行卡账号及密码告知陌生人!

3、微信扫码注册防诈骗“金钟罩”,通过公众号获取最新的反诈技巧,并为您和家人预警诈骗电话,守护您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陈嘉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