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早产”食品,咋办?
原标题:我吃了“早产”食品,咋办?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5月29日和5月31日,我在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坦背为民路麦客隆超市两次购买“陈村牌”功夫河粉,当时这款商品正在特价销售,8.9元买五包送一个碗。我两次共购买了10包“陈村牌”功夫河粉,吃了7包以后,发现剩余的3包中有两包上面的生产日期标注为20211102。
{image=1}
自己吃了“早产”食品?我仔细查看包装袋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后,联想到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有的不良商家在过期食品打上“早产日期”欺骗消费者。我一阵反胃,越想越难受,通过电话向中山12315反映了情况。
很快,市场监管部门先后两位执法人员电话通知笔者,要求上传相关证据到指定的邮箱,我按照执法人员要求将自己购买到的早产食品包装上的“早产日期”和购物小票、微信购物凭据上传后,执法人员电话告诉笔者,他们去麦客隆超市进行了检查。检查后,他们没有发现消费者投诉的“早产”食品,让消费者等待电话,与超市有关人员协商解决。
麦客隆超市一位自称是负责人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包装上的日期是保质期不是生产日期,所开的小票与商品不符,小票上标注的是麦客隆超市的“今麦郎方便面”,不是“陈村牌功夫河粉”。
面对他们的辩解,我再一次拿出手中的三包“陈村牌”功夫河粉,有两包注明生产日期20211102,另一袋上注明生产日期20201022,包装袋左下角显示生产日期标示于包装袋上,保质期10个月。这三包不同的生产日期就是最好的解释!
我再次打开当时付款的“微信购物凭据单”,与超市开具的购物小票时间进行仔细比对,发现时间相差3秒,价格相同,都是8.9元。回想当时索要票据时,我核对了物品和钱数,并没有注意具体是什么牌子方便面。
难道他们专门用这样的手段欺骗顾客?
等不到他们的电话和对此事的处理,我去学习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并仔细观看“陈村牌”功夫河粉包装。从包装上看到有生产商“消费者服务热线电话”,试着打通上面提供的电话,一名客服加了我的微信,要求发相关图片过去。
客服收到相关图片后告诉我,他们公司生产的“陈村牌”功夫河粉,生产日期在包装的正面,并给我发来证明图片。
{image=2}
客服的回复让人大吃一惊。自己吃到的是什么河粉?如果不是正规厂家生产,这些假冒的功夫河粉怎么进了中山市场?怎么进了麦客隆超市?
在与公司客服联系不久,先后有曾某和几位自称麦客隆超市负责人的打电话给我,非但不承认错误,不查找原因,还软硬兼施,以提出赔偿为由要求我撤回投诉。6月17日,曾某竟然在电话中说,怀疑我是在外面买来的“陈村牌”功夫河粉,去超市捡了小票然后讹诈他们,是职业打假人……
麦客隆超市从什么渠道进来的这批货物?他们以促销的名义销售假货,而且栽赃消费者,是什么样的利益驱使他这样说话?(米玲)
责任编辑:蒋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