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持有中欧瑞丰,是去是留?
三年之后,是去是留?
摘要:我曾推荐并持有着的中欧瑞丰到期了,目前累计上涨59.33%
(本文转自《投资备忘录》)
前言:上周五又双叒暴跌,估计大家更多想要听观点,但说实话,这种波动的点评意义不大,归因大家都清楚,关键还是大家对于市场长期的逻辑有没有发生变化,长期的逻辑在上一篇《慢?牛?》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各种因素促成了“慢牛”(或者叫“波折牛”),当然,这周的暴跌相比上周对风险偏好的压制作用会更明显,但我个人认为:当很多人还是被“打击”到怀疑的时候,正是加仓的好时机(个人主要仓位满仓不变,上周五把保留的一点点私房钱也加进去了哈)。
回到今天的主题,下周一中欧瑞丰的三年封闭期到期了,即将转为开放式基金,这是自己以前推荐过的、自己也持有的诸多封闭运作的基金之一,目前累计上涨59.33%,今天算是做个“小结”——作为持有人回顾一下,并就“是去是留”讲讲个人建议。另外,从今往后,对于自己推荐过的品种,还是会尽力做些跟进,不负众多朋友们的信任。
中欧瑞丰这三年
转眼3年,回顾中欧瑞丰封闭运作的这三年,可谓是跌宕起伏,一幅图足以说明一切。
{image=1}
这三年,瑞丰经历了2017年底牛尾,2018年的大熊市,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震荡市,以及目前正在启动的“牛市”——三年以来,截至上周五累计上涨59.33%,而同期上证综指刚好爬出来一个漫长的坑,同期“完美”持平(涨幅约等于0)。
作为瑞丰的持有人,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三年的年单利约20%,年复利约17%,结合这三年所处的市场环境,应该说是超预期的,也为自己实现长期复利目标做出了超额贡献,同时也再次验证了一点:在A股目前的市场(投资者)结构下,类似周蔚文这样的优质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是值得长期持有并有助于帮助创造长期超额收益的。
假如瑞丰不是封闭运作基金
回顾这三年,我推荐了不少封闭运作基金,多数表现其实是超我预期的,尽管也有部分品种暂时低于预期,但我依然坚定的认为:封闭运作基金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帮助多数基民提升盈利体验的最佳模式(甚至没有之一),而瑞丰这三年的实践也再次验证了这点。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如瑞丰不是封闭运作基金,而是一个普通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的真实盈利体验会如何?
我们来一起畅想下过去三年一个普通基民可能会出现的心路历程:
{image=2}
我想,如果瑞丰真的是只开放式基金,以上多数的心里场景可能都会演变为很多持有人的实际行动,最终极大概率与59.33%的收益擦肩而过……
所以,我还是坚定的认为:多数基民就应该重点投资封闭运作基金。
是去是留?
下周一就要转为开放式了,作为持有人,我们都会思考是去是留的问题,今天讲讲我个人的观点。
1、三年只是复利的开始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2018年在《人生不过一场复利》中说过的“痴心妄想”——未来,我希望能亲身演绎两场复利——投资上,50万的本金(某个“梦想账户”),15%的收益率,30年的坚守;人生上,从2007年开始,直至生命终结,坚守一个梦想,并实现它……
两年的时间(基金部分进行了实盘展示),市场给予了超额的奖励,目前看远超了自己的时间进度(实盘可以参考订阅号主页的实盘简介,股票组合超预期更多些),但是即使是三年,复利的威力体现得实在太少,于我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从时间维度上讲,三年并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时间维度上,我肯定是长期持有优质基金资产的,包括瑞丰。用一副图来表示一下我的“野心”——我期望获得的是类似周蔚文过去十几年年化接近20%,超10倍的复利收益,而不仅仅只是红框中(瑞丰这三年)的收益!
{image=3}
2、瑞丰是去是留?
但是,战术上,目前决定持有什么类型的资产,包括瑞丰的去留,关键是基于对市场整体的战略(3年维度)判断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符合未来战略的判断。
当然,如果从更长时间维度做选择,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只需要坚定地持有优质管理人即可。但是,过去6年投资封闭运作基金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是针对一轮投资周期(大概率三年)的战略判断,不仅仅需要包括对点位(估值)的整体性判断,还需要对市场风格做好战略判断,尤其是目前这种严重分化的市场背景之下。
从周蔚文历史上的均衡的投资风格以及目前持仓结构判断:个人觉得瑞丰值得继续持有,个人操作上未来还会转换部分品种到他的基金中。
{image=4}
如上图所示:目前瑞丰的持仓相比于市场多数基金(尤其是抱团的)而言,行业更分散,整体风格更为均衡,估值也明显合理很多(整体20年的预测估值水平仅33倍,21年仅26.3倍,与投资标的潜在的盈利增速基本相匹配);而周蔚文前期对于一系列重仓股(牧原、长春高新、深南电路、爱尔眼科等)的止盈更加坚定了我持有以及未来加仓他的基金的决心——尽管很多止盈的品种事后又涨了很多,但在我看来,下半场制胜的关键,往往就是这种坚守原则的操作。
所以,我个人会考虑继续持仓,至于是否加仓他的品种,我个人是建议的(后续在个人实盘上也会有所呈现),如果用更长时间维度来思考,那么,这种20年的老司基才是有机会帮我们获取长期复利的关键。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 0001
- 0001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