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
原标题:今天,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
来源:法制日报
2020年12月13日,
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
我们以国家的名义,
祭奠30万遇难同胞。
{image=1}
83年过去了,
那一段屈辱和苦难混杂的历史,
那一段峥嵘与牺牲交织的岁月,
我们不能忘,
也不敢忘!
民族之殇,
虽久久刺痛着我们,
但却是必须永远铭记的真相。
黑暗笼罩,南京风雨中飘摇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
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
古都陷入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
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
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
无数财物被掠夺……
{image=2}
{image=3}
{image=4}
六朝金粉,
十朝古都,
就此沦陷!
{image=5}
一串串流血的数字,
记录着人类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也成了亿万中国人民,
永远无法抹去的创伤。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image=10}
{image=11}
残暴行径,
铁证如山。
无数鲜活的生命,
一个个本该拥有锦绣年华的人生,
就此消失在黑暗中!
铭记历史,用法律捍卫尊严
历史的真相,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讲述下去。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image=12}
随着时间的流逝,
在世的幸存者越来越少。
今年,
又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辞世。
马鸿祥
{image=13}
“在南京金陵中学难民区,
现广州路至云南路,
日本人杀害的百姓不计其数,
看到妇女便先奸后杀。”
朱秀英
{image=14}
“他(日军)把我拽上去,
拿枪对着我。
不许我动,
不许我哭,
然后就强奸我,
那个时候我才9岁!”
姚秀英
{image=15}
“我6岁时就‘死’了,
在死人堆里拖出来的,
我多活了80多年。”
蒋淑萍
{image=16}
“1937年12月13日度过14岁生日,
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幸存,
家人和我的经历见证了历史的真实,
永远也不会忘记。”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
在刻骨铭心的伤痛之后,
用亲身经历为史留证。
除了深切缅怀、含泪送别,
我们也要明白,
和平来之不易,
历史的伤痛绝不允许任何人嘲弄。
2018年12月13日,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
我们用法律捍卫尊严。
{image=17}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任何嘲弄历史伤痛的人,
我们绝不允许!
珍爱和平,共追美好未来
83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南京城内的硝烟早已散去。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有网友曾动情地说:
“如果有一天能回到过去,
一定会告诉同胞们,
山河犹在,
国泰民安。”
{image=18}
如今,
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
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抬头,
便能仰望没有硝烟的蓝天,
不会忧虑周围响起突然的枪声。
只因我们身处和平国度,
身后是强大的祖国。
{image=19}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无论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安宁与美好,
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不只是记住民族的伤痛,
更有那不屈的抗争。
铭记历史,
既是对真相的守护,
是对生命的敬畏,
更是以史为鉴,
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
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image=20}
铸剑为犁,来之不易。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今天,
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
惟愿我辈奋起,
国家富强,
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image=21}
责任编辑:祝加贝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